品悟丨“有心为善,虽善不赏;无心为恶,虽恶不罚”

804
超级管理员 发表于 2022-01-26 10:57:22

  古人云:有心为善,虽善不赏;无心为恶,虽恶不罚,该作何理解?


  “有心为善,虽善不赏;无心为恶,虽恶不罚”——如果你有一颗刻意去为善的心,虽善不赏,因为这个“善”里面有我执、有目的追求、有造作、有分别。


  因此,此善不应该行赏。“无心为恶,虽恶不罚”,若是他没有一颗作恶的心,但是他做了一件坏事,此恶虽恶,但此恶不恶。因为他并没有跟心建立联系,没有真正作恶的心。


  也就是说不可以以外表形式去判断一个人,应该依照根本起源处的发心去判断。


  我逼你、我骂你、我打你,要你学好向善,表面看起来很严苛,那我为恶了吗?没有。一样的道理,关键就在于发心,发心是根本。


  如果你不小心失误致人死亡或正当防卫,但是他的本性和恶没有关系,在心的层面上他没有杀死这个人。


  行为上有、结果上有杀人,但心的层面没有。他干的好事,表面看是好事,但他不怀好心,所以不是好人。


  因此要关注我们的起心动念,发心是究竟,发心是根本,不以外在形象判断善恶,应该从发心来判断。


  菩萨看起来金刚怒目,这是观音菩萨的愤怒相,观音菩萨不是大慈大悲吗?为什么还有愤怒相呢?


  观音菩萨怀着慈悲心愤怒起来去除恶魔了,她还是观音菩萨。当一个人满怀愤怒地拿起冲锋枪不顾一切的冲向敌人,他是英雄,不是恶魔。


  但他如果伪装成一个让你挑不出任何毛病和弊端的人,去干了我们外表上看起来好的事情。


  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讽刺漫画,你看到他在朝你微笑,让你很舒服,殊不知他在你的身后早已举起了利刃。


  所以,忠言逆耳,良药苦口。父母教育孩子时,往往语气不是那么温柔亲切,但心是没有问题的,是父母之心。若是别人的孩子,给钱也不会如此苦口婆心的用心。


  因此,“有心为善,虽善不赏;无心为恶,虽恶不罚”。发心方是判断善恶的根本。